圆锥角膜,是一种异常凸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多发于青少年时期。这种疾病会导致角膜逐渐变薄、外凸,弧度变得陡峭,随之散光增大且不规则。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凸起部分可能会发生破裂,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可能引发失明。
当确诊为圆锥角膜后,恢复视力的方法通常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而在未进行移植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制的硬性塑形镜来控制病情,以此延缓发病速度,并为寻找适合的角膜源争取时间。据统计,其发病率大约为两千分之一,其中遗传因素约占5%左右。该疾病的发展过程隐匿,发病前往往难以预测,往往需要通过检查才能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了数以千万计的近视眼激光手术。据报告,术后出现圆锥角膜的案例仅有百余例。与原发性的圆锥角膜发病率相比,术后出现的几率显然要低很多。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激光手术导致了圆锥角膜,还是原本就处于静止期的圆锥角膜被手术激发了呢?
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在手术前进行细致的检查,并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确保角膜切削的厚度安全合适,那么由手术导致圆锥角膜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有时术后出现圆锥角膜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患有圆锥角膜,但处于发病初期的静止阶段,手术前的检查难以发现,导致手术后激发了病情。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现代眼科手术都会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圆锥角膜筛查。在手术设计和方案上,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对于角膜过薄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放弃手术或选择不需要切取角膜瓣的晶体植入手术。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十分重视眼部健康和手术安全。谁也不希望因为一次风险而导致未来不可预知的问题。在手术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都会采取最谨慎的态度和最安全的措施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健康。
上一篇:陈明医生介绍_盛京医院眼科专家预约指南:专业眼科手术费用参考!
下一篇:没有了